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

6洋奶粉企业涉嫌垄断遭罚6.7亿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2-15 浏览次数:220
6洋奶粉企业涉嫌垄断遭罚6.7亿   一路顺风顺水的洋奶粉在华正遭遇一道价格关卡,在中国国家发改委的罚单打压下,国内洋奶粉价格高企的现状或将终结。
  
  8月7日,国家发改委宣布,对合生元、美赞臣、多美滋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、限制竞争的违法行为开出约6.7亿元罚单。据记者了解,该罚单是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。2008年至今,洋奶粉价格一路飙升,此次天价罚单无疑给洋奶粉敲响了警钟,一场奶粉降价潮已经开始。
  
  最大的罚单
  
  持续飙涨的洋奶粉价格,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  
  据发改委处罚数据显示,对6家乳粉生产企业共处罚款约6.7亿元。其中,美赞臣、合生元被处罚2012年度销售额的4%、6%,处罚金额分别约为2.0376亿元、1.629亿元;恒天然、富仕兰、雅培、多美滋分别被罚2012年销售额的3%。而惠氏、贝因美、明治被免除了处罚。
  
  据悉,合生元和美赞臣均表示,会及时支付国家发改委开出的罚款,不会提出行政诉讼或者抗辩。
  
  此前在7月初,发改委曾向媒体证实,正在对合生元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,并称有证据表明,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,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达30%左右,已涉嫌价格纵向垄断。
  
  国内品牌不给力,导致国外洋奶粉价格一路飙升。
  
  “如果说不操纵价格,洋奶粉的价格为什么一路飙升,合理的市场价格应该有起伏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国产奶粉品牌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直言,最近几年洋奶粉的价格上涨很快,他们原材料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,不过把生产的奶粉运到国内后,价格就翻了好几番,可以说是暴利。
  
 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此次被处罚的这些品牌的产品,从2008年以来,价格平均涨幅38%以上,最高涨幅超过60%以上,平均每年上涨10%-15%。
  
  到底洋奶粉供应商是怎么操纵来提价的呢?
  
  多数品牌为维持给经销商的销售价,大多数涉案企业都给经销商规定了奶粉的销售价格,如果经销商不遵守,他们将对经销商进行罚款,甚至直接控制返利,停止供货、控货等。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:“有些企业直接告诉员工,他们的价格控制行为违反反垄断法,要谨慎操作,不要书面沟通,避免留下文字证据等。”
  
  该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洋奶粉公司不但规定了市场的价格,还规定了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的价格。在这期间,渠道商对于产品的价格没有任何话语权,完全要听厂商的摆布。
  
  对于发改委开出的天价罚单,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记者,被罚的这些企业具备市场的垄断地位,同时也滥用了市场的优势地位,最终控制了市场的价格,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秩序,发改委处以这样的市场罚单非常合理。此次处罚也是给这些企业一个警告。
  
  洋奶粉神话破灭
  
  在发改委对多家洋奶粉大力处罚之后,多家外企奶粉企业纷纷降价。
  
  8月6日晚,富仕兰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,自7月8日起在中国市场的“美素佳儿”奶粉全线降价5%。
  
  富仕兰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降价是全力配合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的调查,将加强自身对物价和中国反垄断的遵守和执行,公司还将开展有关反垄断法规的全面培训。
  
  其实,富仕兰并不是第一家主动提出降价的企业。
  
  据记者统计,目前宣布降价的被查奶粉企业已达4家,其中惠氏奶粉称,单品降价最高幅度达20%,平均降幅达11%,而贝因美、多美滋仅表示降价意愿,未披露具体方案。
  
 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说,遭到处罚之后,这些企业的奶粉价格会慢慢降下来,国内企业的销售会更好,打破企业之间的价格联盟和价格垄断,有利于国内奶制品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,消费者会从中受益。
  
  另一方面,近期新西兰乳业巨头曝出质量门,一时间让洋奶粉陷入窘境。国内一位大型乳企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,恒天然事件将会打破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神话,使得他们发现,不仅国内奶粉有问题,洋奶粉也有问题,奶粉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,中国消费者将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洋奶粉,这对提升国产奶粉的形象大有好处。
  
  “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,对于我国奶粉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分水岭。”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告诉记者,在这个事件之前,在高端奶粉市场,国产品牌和洋奶粉平分秋色,有很多地区,洋奶粉是竞争不过国产品牌的,三聚氰胺事件之后,形势开始大变,截至目前来看,在高端奶粉市场,洋品牌应该占据80%以上的份额。
  
  洋奶粉正跌下神坛,国产奶粉品牌能否成功逆袭?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