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

巴氏鲜奶冀望逆袭破局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2-24 浏览次数:206
巴氏鲜奶冀望逆袭破局   “毒牛奶”阴魂不散,几大乳业巨头把控的常温奶市场,这些局面能否被打破?
  
 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给出的答案是:引导发展巴氏鲜奶,可有助于缓解奶业发展出现的矛盾。
  
  8月19日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同时传出消息,2012年,全国巴氏鲜奶增长率达到36%,酸奶增长29%,已将当年全国乳制品8.1%的增幅远远甩下。
  
  虽然增幅抢眼,但巴氏鲜奶在液态奶中占的比例只有20%左右,纯牛奶依然占据了近80%的市场份额。
  
  “巴氏鲜奶的发展,不仅是一种产品的成功,而是我国饮用巴氏鲜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接轨,更是中国奶业产业调整升级的希望。”福建省奶业协会会长王钧泽认为。
  
  “台湾的做法是,巴氏鲜奶企业小而美,产量少而精。”台湾乳业协会理事长施宗雄表示,“目前台湾自产牛奶98%是以巴氏鲜奶形式消费,少数常温奶只是为了解决冬季剩余奶而生产。”
  
  “我国奶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,从根本上讲,与不重视奶源基地建设,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偏低,奶牛养殖水平低,加工、贮藏、运输的设施与工艺滞后,产业一体化程度不高有关。”谷继承呼吁,巴氏鲜奶只能以生乳为原料,不能使用奶粉还原,发展巴氏鲜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。
  
  但现状则是,作为保障乳品安全基础的规模养殖,依旧悬而难解。
  
  “在乳品安全标准发布后,农业部奶办和北方一个省给出了一个惊人数据,我国奶牛70%为个体饲养,达不到标准要求。”中国奶协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透露。
  
  “目前在我国形成的一个不够理性的观念是,通过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,将不再需要在那么多的地方养奶牛,也不需要太多的中小型乳品企业,只需要几个大型和特大型的乳品企业就能满足全国需要了。”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佳升表示。
  
  顾佳升指出,在液态乳井喷发展的过程中,中国乳品企业壮大了实力,普遍表现出偏爱建设大型工厂的倾向,这样就造成大型乳品工厂落成后反向提出对奶源基地的建设要求。
  
  “国际上专门从事行业集中度研究的结论是,乳品工业不是一个集中的行业而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。”顾佳升说,“乳品厂是牧场的一部分,根据牛乳的实际产量来决定建设多大的乳品厂,是一个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。”
  
  这或许就是我国常温奶一直大行其道的“秘密”。
  
  按照顾佳升的说法,收来的牛乳经过“低温抑菌”处理延长至72小时,只能充作最低档次的“食用乳制品”原料来利用,因为它已不能称之为“生乳”了。
  
  据介绍,原奶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是菌落总数,目前欧盟标准为10万个/ML以下,我国标准是200万个/ML。
  
  “如果菌落总数超过30万个/ML,就无法加工成巴氏鲜奶。”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院副教授刘庆华表示,“我国可以掌握现代技术和把控奶源的企业寥寥无几,行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未根本改变。”
  
  曾寿瀛认为,规模化养牛、乳制品加工、产品营销为一体的乳业企业,才具有巴氏鲜奶的安全保障根据。巴氏鲜奶对奶源要求近乎苛刻,没有自有奶源基地和高标准的奶源,根本就无法生产巴氏鲜奶。
  
  “收购散户奶源,质量无法保障,只能采取超高温灭菌技术生产常温奶。”刘庆华称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